学术动态

瓯越学术讲座第64期:古代通俗小说与通俗类书关系略论

作者:    来源:学科办    时间:2021-06-03   阅读次数:

       202162日上午8:30,瓯越学术讲座第64期“古代通俗小说与通俗类书关系略论”在我院309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师范大学4688美高梅集团唯一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天振教授主讲,由我院俞为民教授主持,参与本次讲座的有我院孙蓉蓉教授、王汉民教授、周小兵副教授等多位老师及相关专业的学生。

讲座伊始,俞为民老师简单介绍了刘天振教授的学术专长。俞老师称刘老师自南京大学博士毕业之后一直从事古代小说研究,并且在国内小说界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次有幸请到刘老师为大家讲授有关通俗小说与通俗类书的相关知识,会为同学们阅读与研究小说相关的内容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首先,刘老师对几个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通俗类书是相对于官修类书及文士私撰类书而言的、由下层文人和民间书坊编刊的一类书籍,主要功能是供庶民日常生活参考及消遣娱乐之用,其题材内容、编排体例及文字表达都体现出鲜明的通俗文化品格。同时指出,目前小说界对通俗类书的开发利用主要聚焦于明清小说题材内容与日用类书知识门类之关系,总体上对通俗类书的开发利用程度还比较有限。

刘老师认为:利用通俗类书中资料研究通俗小说,可以极大拓展古代小说研究的资料视野,可以从民间文化生态内部各系统间互动的角度,考察小说艺术世界与类书知识系统之间彼此借鉴、共同发展的情形,从而获得关于文学叙事艺术与民间日用知识间关系的更深层认识。 

一、共同性:文化品味的通俗性

通俗小说与通俗类书的产生、发展、繁荣是大致同时共步的。二者均发轫于北宋,以元代通俗小说与通俗类书的重要发展时期,而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与通俗类书同步进入繁荣期。总之,共同的通俗文化品流使通俗小说与通俗类书两种文类在题材互借、观念互通、体制互鉴、受众群体的同层化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开放与流通。 

二、对应性:小说艺术世界与类书知识体系的互动

综合性日用类书知识门类繁多,自天文、舆地、数术、算学、医学至游艺、笑话,包罗万象。同是百科全书式作品,小说艺术世界与日用类书知识体系之间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刘老师分别列举了四方面的明代小说作品,来具体为大家介绍小说艺术世界与日用类书知识体系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相通性:通俗小说与通俗类书价值观念的共构

明清两代如《万宝全书》等日用类书乃真正反映庶民社会生活之宝典。它们所表达的人生哲学是,世俗的日常生活比高深的伦理纲常更加重要,生活知识乃社会知识系统的核心。这与明清世情小说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中心的创作思想是息息相通的。刘老师以例证说明,商人地位的提高及商人意识的自觉同时见诸于通俗小说与通俗类书中。再如《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的思想与宋元以来的通俗类书中的立场保持高度一致。 

四、互鉴性:通俗小说与通俗类书体制的彼此取则

明清通俗小说叙事体制的一个突出特征是韵散兼行,即散文叙事中不时插入韵文,这也是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有别于西方小说的民族特色之一。对于这种叙事模式形成的渊源,学界大多忽视通俗类书编写体例与通俗小说的关联。刘老师认为,综合性日用类书中几乎所有的知识门类都是散文叙述与歌诀概括相结合而编成的,明清公案小说的结集方式明显可以看出对日用体例的借鉴。这些文学案例都可以体现出通俗类书编写体例与通俗小说的密切联系。 

刘老师认为:通俗类书与通俗小说共同起源于宋元民间,植根于共同的文化土壤,产生于共同的民间书坊。面对着共同的受众群体,两种文献系统之间互相借鉴、资源共享的格局在宋元明清时代一直存在,其详细的资源互借、彼此互动情状有待于更深入的探究,方能更清晰地得以展现。 

      会议尾声,俞为民教授就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各位老师与同学围绕通俗类书与通俗小说的关系进行了提问。刘老师为大家一一解答,并且讨论了与之相关的论文选题问题,为大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学们受益颇丰。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4688美高梅集团唯一网站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4688美高梅集团唯一网站微信公众号

4688美高梅集团唯一网站 - 4688美高梅登录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