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廷洲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3-12-27
事 件
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7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国优计划”,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实施《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教育部启动开展“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11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修订印发新版《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近年来,我国以培养造就“大国良师”为目标,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建成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合格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教师队伍,取得历史性成就。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中国特色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形成新局面,教师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启动实施,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首批试点支持30所高校承担培养任务。师范生公费教育深入推进,2023年部属师范大学计划招收公费师范生8300名。2018年至2023年,在现有生均拨款制度基础上,中央财政倾斜安排37亿元,继续实施师范生公费培养制度,吸引优秀青年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中央财政每年投入超过22亿元实施“国培计划”,培训教师超过100万人次,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实施一系列公平导向的专项政策行动,教师资源配置公平性不断提升。2023年“优师计划”师范生计划招收12420名,比2021年实施之初增加28%。2022年至2023年,中央财政倾斜安排“优师计划”相关经费3.4亿元。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72所师范院校互派干部教师600余名,培训教师20.3万人次。持续实施“特岗计划”,2023年计划招聘5.23万人,为乡村学校补充高素质教师。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战略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人才、产出引领世界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教师队伍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建设教育强国的艰巨、复杂任务迫切需要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使命对教师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对优质师资配置的均衡性提出新挑战。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建设“强国优师”,进而培养有能力参与全球竞争、适应甚至引领科技变革、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使命的人才,成为建设教育强国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主题。
首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全体教师自觉涵养高尚师德,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创造性。保障教师职业的公共性和稳定性是世界各国教师政策设计的重要共识,但在这个前提下激发教师活力和创造性也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为此,迫切需要弘扬和培育教育家精神,激发全体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应把学校作为培育教育家精神的关键层级,把校长作为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关键主体,支持学校将培育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工作的全过程。
其次,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进一步引导师范院校尤其是高水平师范院校聚焦培养教师的主责主业,持续扩大“国优计划”培养规模,引导更多高水平综合院校培养教师,在源头上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在培养环节,扭转学科知识和应试导向的趋势,转向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并重。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将实习实践和教师教育学习作为前置要求,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准入的学历要求。突出教学和育人中心地位,保障各级各类教育教师聚焦教书育人主业。
再其次,大力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阶段,教师薪酬待遇的定价依据是吸引高质量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以培养更加优秀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为此,保障教师薪酬水平具有充分吸引力。同时,应广泛设立教师人才项目,并向乡村、薄弱学校倾斜,推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zha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