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建同 刘宝民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3-11-28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培养大批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高素质良匠之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高素质良匠之师,要具备“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把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放在了教育家精神内涵的首位,为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担当强国建设新使命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教师要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融入自己丰富的职业教育实践中,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
高素质良匠之师,要具备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道德情操。无论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还是“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都包含了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主要表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于我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价值引领,培育政治认同,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发挥好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还需要其他科任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做好“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育人元素,使得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努力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追求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高素质良匠之师,要具备“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高尚的师德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第一要求,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更生动、更持久、更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始终保持对职业教育的炽热情感,自觉把对党和国家的挚爱、对学生的关爱融为一体,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用智慧破解学生成长难题,用爱心铺就学生成才之路,成为党和人民满意、学生真心喜爱的好老师。调研显示,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其中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一个具备“仁爱之心”的教师要在关爱学生的同时,设定合理的规范和期望,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身的潜力和不足,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做学生课业学习的指导者、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高素质良匠之师,要具备“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是成为“经师”的核心要素。“勤学”不仅是累积知识,还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创新;“笃行”则强调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包括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求是创新”更是提升教育质量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关键。“求是”体现在对知识和事实的严谨态度,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创新”则要求教师具有开放和创新的思维,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是与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紧密关联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应用性、跨界性、融合性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躬身钻研业务,善作良匠之师是职业教育教师的应有之责。良匠之师是传统“工匠”与“师者”角色的融合与发展,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教师提出的时代新要求。职业教育教师要把准时代定位,努力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紧跟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步伐,切实履行好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到“四个相统一”和塑造学生的“大先生”,再到“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教师队伍建设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与精神。广大职业院校教师要把弘扬教育家精神转化为从教的价值追求,着眼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争做高素质良匠之师,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刘建同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宝民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