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职教信息 >> 正文

    深化“四个治理”提升关键办学能力

    发布日期:2023-09-12 09:49:00 作者:  编辑:管理员    点击:

    王振洪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学生在学校实验农场参加劳动实训。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学生在学校仿真医院参加实训。学校供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这是新时代、新环境、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办学能力是实现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没有关键办学能力的提升就没有职业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职业学校亟须以深化专业集群、产教融合、人才发展、现代质量“四个治理”为抓手,实现关键办学能力的系统提升。

    深化专业集群治理

    提升聚合力

    专业群建设是产业新发展、人才新需求背景下职业学校办学的一种新形态。职业学校需从学校内部专业群的布局架构入手,适应区域产业集群的多样化人才需求,夯实专业群建设的组织基础,并通过制度体系的建构,深化专业群治理,从而系统提升专业集群发展资源的聚合力。

    一是循产建群,适应需求推动专业群“四化”升级。职业学校应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分布规律与特征,构建与之相契合的专业群架构体系。职业学校应建立制度化的专业群动态调整优化机制,建立由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群治理协作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对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耦合匹配度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测,确保专业群布局架构的科学合理。此外,职业学校应立足“四新、四化”推动专业升级发展。一要立足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的需求,推动专业现代化升级;二要对接产业发展的智能化、数字化需求,加快专业数字化转型;三要聚焦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推动专业绿色化改造;四要探索不同学段之间的贯通培养,促进专业一体化发展。

    二是以群建院,立足协同夯实专业群组织基础。职业学校应积极推进以群建院的改革实践,推动专业群建设从虚化走向实体,确保专业群发展具有坚实的组织基础。学校应以专业群为单位设置专业群带头人,以群内专业为单位分别设立机构,按专业群进行资源配置,设置校内实训基地,组建重大平台和实体机构,从而完善基于“以群建院”的专业群基层教学组织新模式。通过以群建院改革,打破专业间的隔阂,促进群内资源的互通与整合,推动专业群内涵建设有序开展。

    三是因群施策,着眼引领推进专业群分类评价。以评价改革为牵引,实施以专业群为单位的评价考核,破解专业群建设“群而不集”的难题。专业群评价应以整合融通为核心理念,构建专业群评价的“四度”体系,分别是专业群建设目标与产业需求契合度、专业群资源投入协调度、专业群运行实施顺畅度和专业群建设成效美誉度。要根据专业群的不同发展阶段及水平采取分层分类评价,尝试将专业按优先支持程度分为不同等级,据此作为专业建设投入、招生指标分配、专业分类考核、高端人才引进、教师职称评聘等的参考依据。

    深化产教融合治理

    提升协同力

    扎根区域、融合发展、贡献地方,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基本定位、根本方向和责任使命。职业学校办学能力提升需要着重做好产教融合和校城融通两篇大文章,通过搭平台、建机制、融资源等举措,重塑办学生态,提升学校产教协同力。

    一是探索产教融合新生态。职业学校产教融合一直存在着行业企业参与途径和资源整合利用不深的困局。为破解这一困局,职业学校应积极探索“产教利益共同体”建设,通过“实体化”和“一体化”进行破题。所谓实体化,就是将传统的校企合作从“虚拟”向“实体”突破,学校以场地、技术等入股,吸引企业投资或引入投资基金,共同组建实体化的运营公司,建立企业化的运行制度,实现产教融合的“自我造血”。所谓一体化,就是将原来单一的“基地”向综合的“平台”提升,通过“产学研训创”一体化的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二是拓展校城融通新格局。学校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发展需要进一步依托地方,汇聚更多资源、重塑更优生态。在总体发展战略上,职业学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做好加减法:一方面进一步聚焦区域优势产业,优化专业结构和办学规模,集中优质资源做好减法;另一方面,依托校地合作下沉县域办学,集聚更广社会资源做好加法。具体而言,一要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依托区域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行业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成立实体化区域产教协作机构;二要促进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区域优质高职学校应联合县域中职学校开展多样化贯通式人才培养,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三要联合行业企业构建实体化培训机构,以混合所有制为依托创新培训运行机制,灵活高效满足城市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深化人才发展治理

    提升发展力

    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对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等关键能力极为重要而迫切。

    一是强化人才分类发展的平台机制。高层次人才是职业学校人才队伍的“领头羊”,是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应针对不同类型高层次人才的发展需求,构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针对专业(群)带头人队伍建设,应明晰专业(群)带头人的能力标准,不仅要赋予其专业建设领导的职权,彰显其专业权威,还要完善激励制度体系,激发其发展意愿;针对骨干教师的成长发展,应着重强化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搭建教学竞赛、企业实践等发展平台,着力打造一批能教善教的“教学名师”和行业顶尖的高技艺“工匠之师”;针对全体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应构建体系化的教师生涯发展体系,以教师发展中心为发展平台,通过实施教师学分制、教师轮训、双师培训等发展任务,着力打造一批具备“双师”素养的教师团队。

    二是创新人才岗位聘任的激励机制。职业学校人才队伍建设除了搭建发展平台外,更要通过激励制度激发人才队伍发展的内在动力。职业学校应积极探索“特聘岗、创业岗、年薪制、双岗双薪、优效优酬”等激励制度,如特聘岗可以按照“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动态调整”的原则开展聘用与管理。此外,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与方向的不同,设置差异化的职称评聘标准,通过分类评价激发教师发展活力,推动教师个性化、专长化发展。

    深化现代质量治理

    提升竞争力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在新发展阶段,职业学校应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进一步强化质量治理体系与能力的建设。

    一是健全“三位一体”课程迭代改革机制。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建设彰显类型教育特征的高质量课程。学校应以“课程适应性”为引领,适应产业技术变革的外部环境和人人成才的时代要求,立足技术迭代推进课程开发,立足教法迭代实施课堂革命,立足制度迭代推动教师发展,全方位、全要素、系统性地开展课程、课堂、教师“三位一体”课程迭代改革,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是构建“五位五共”的质量管理新模式。职业学校应立足“产学研训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的功能定位和校企“专业共治、课程共建、师资共融、人才共育、评价共促”,探索建立“五位五共”的质量管理模式。在质量目标层面,应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理念,确立具有职教鲜明特质的人才培养质量导向。在质量路径层面,应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共同体,以此为依托实现“五位”之间的啮合驱动,协同搭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之路。在质量策略层面,应以校企互赢为基础,联合实施“五共”质量管理策略。

    (作者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山东省学校安全问题"随手拍"
版权所有@4688美高梅集团唯一网站 - 4688美高梅登录中心|地址:山东省单县开发区学院中路|招生办公室:0530-4682038,4682198 |党委办公室:0530-4682009,4682004|鲁ICP备12013444号

鲁公网安备 37172202371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