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学科办 时间:2023-04-04 阅读次数:次
2023年4月2日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志熙老师应邀在我院203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以“李白融合佛道的生命哲学”为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陈瑞赞教授主持。
钱老师开篇便提出问题:我们一直说李白在思想上具有儒道佛三家融合的特点,但重点是追问三家中孰轻孰重?怎么个融合?从一般的印象来看,李白思想带有一种庞杂的色彩,不仅是正宗的儒释道,还包含纵横家、游侠等传统。但与这种庞杂的外表完全不同的是,其思想行为及艺术,又都表现出一种李白的鲜明个性。所以,他庞杂又单纯。这正是一种天才的性格,创造力的作用。钱老师认为,李白在思想上,无论是政治的、历史的、还是哲学的、宗教的,都表现为一种天才式的体验、思索与领悟。他对道家、神仙道教的接受与体验、实行,应该从一个天才诗人的角度去理解。钱老师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为我们分享了他的观点:
一、生命思想的基本内涵与李白的融合方式
生命思想包括生命价值观和生命本体观。其中生命价值观主要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它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密切结合在一起,是社会伦理价值的思想基础。生命本体观即对生命真相的认识,则属于哲学的范畴。但两者有时是不可清晰分开的,生命价值观往往与本体观相关,甚至可以说每一种生命价值观,都建立在一种特定的生命本体观之上。
儒家的生命思想,主要体现在生命价值观方面,即从社会与个人(群体与个体)的角度来规范个体生命的价值及意义,以及实现此种价值个体所要具备的条件,即伦理道德的各种要求。当然也有阐释生命本体的内容,最主要的范畴是性、命。《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可以理解为一种生命本体观的体现。与儒家不同,佛、道两家的生命思想,则偏重生命本体观的方面。道家第一次充分地关注生命本身,探讨生命的本质与生存的方式。道教自然有十分久远的神话及神仙意识的渊源,在宗教哲学的层面充分地利用了道家的原典。道家原典直接成为道教的经典,其发展主要是一种新的、宗教的解释与改变。道教从根本来说,也是注重生命本身的。但在寻求一种宗教性质的生命之道的同时,必然会对社会的问题有所判断。所以,无论是道家,还是道教,都有社会思想乃至政治思想的一个层面。总之,“道”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李白本人对儒家的三不朽理念其实一直在贯彻,但他同时又更追求生命的自由精神与自然宗旨,这些方面的要求是由道教给予的。在接受先后上,李白是先接受道家、道教之后再接受佛教的,为了进一步地解决生命与其存在方式的问题而开始深入其中一种宗教生命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李白生命哲学的深化,体现了他寻求最终生命问题的意图。李白对道家、道教及佛教的追求,形成了他的生命本体论,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李白的融合道释的生命哲学,核心在于解决及解释生死观问题。
二、佛道各自的生命哲学及李白的融合情况
在这一方面钱老师提及《赠僧崖公》,这首诗体现了道家与佛教的结合。冥机、虚舟、观化都是来自庄子,但他用来理解佛教生命哲学中的神识、乃至涅槃、佛性。在我们中国固有的理解方式中,习惯于用本土固有的思想与概念去理解与阐述一种外来的宗教。在李白的许多描述中,佛教徒常带有一种仙化的特点。如他的《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此诗句句都是顿悟。李白之“觉”,通庄、佛两家之言,或者说是以佛之“觉”说来阐释庄的之“觉”。识,识得生命乃四大附会假合之体。但唯此神识,得澄观此身,进入一种寂照的境界,并且通于前后际(即过去、现在、未来),方才识得金仙即佛之妙。李白融合了道、佛两家,来体认“梦”与“觉”这两个在庄子那里已经提出过的生命思想。这种融合差不多是水到渠成的,毫无阻碍。也就是说,李白是自然地出入佛、道两家思想之间。不过他的融合多少还是强调了两者之间原本的不同。
讲座结束后,在场的同学就白居易、苏轼等人的三教融合思想,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理解,李白、王维关系等与钱老师进行互动,钱老师深入浅出的解答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4688美高梅集团唯一网站 - 4688美高梅登录中心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